最近天气非常闷热,烈日当空,每走几步路就汗流浃背,你是不是也幻想着跳进一缸冰水里,一口气把热气通通驱走?别以为这只是你脑中的梦幻画面,事实上,这正是近年来在国外大热的「冰浴(Ice Bath)」!不只运动员爱用,就连韩星Jennie也亲自尝试过这种又冷又潮的消暑方式。到底冰浴是什么?有什么好处和风险?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密这项超红疗法。
冰浴又称为冷水浸泡法,是一种将身体浸入低于摄氏15度的冷水中的方法,通常时间为10到15分钟。最早是运动选手为了缓解剧烈训练后的肌肉酸痛而使用,透过冰水的低温帮助血管收缩,进而减少发炎和不适。不过,随着这个方法在社群媒体上爆红,越来越多一般人也开始尝试冰浴,并分享自己的体验。
为什么大家都在泡冰水?冰浴的好处:
- 缓解肌肉酸痛,超有感

运动完那种全身酸痛的感觉你一定不陌生,但根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指出,冰浴能有效减缓这种不适。当你把身体浸泡在冷水里,血管会快速收缩,离开冷水后又迅速扩张,这种「冷热交替」的过程能促进血液循环,帮助把堆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带走,减少发炎、缓解酸痛。
- 快速降温,对抗高温中暑
尤其在高温天气中进行户外活动,身体温度很容易上升,如果没有即时降温,可能会导致中暑甚至热衰竭。 2015年的医学研究指出,冰浴能迅速让核心体温下降,是治疗热伤害的一种有效方式。当你大汗淋漓时,泡一缸冰水,不只是凉爽,而是真正的身体急救。
但冰浴真的没有坏处吗? 冰浴该留意的点:

- 对肌肉恢复的帮助其实有限
虽然冰浴有助于缓解疼痛,但对于肌肉真正的「修复」效果仍存在争议。最初推广冰疗法的医师Gabe Mirkin后来甚至撤回他的观点,指出冰会降低肌肉的蛋白质合成,从而延缓肌肉恢复。 2019年的研究也指出,冰浴可能反而阻碍肌肉的成长。
- 体质不合可能导致低温症
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醒,当水温低于21度时,长时间浸泡可能会引起体温过低。尤其冰水导热速度比空气快25倍,身体的热量流失得很快,如果你有心血管疾病或容易手脚冰冷,一定要特别小心,最好在专业指导下进行,或咨询医生意见再做决定。
那什么时候泡冰浴最有效?
想要达到最佳效果,冰浴的时间点也非常讲究。专家建议最好在运动后30分钟内进行,这时是肌肉开始修复的黄金时期,能有效减轻发炎与不适。但千万别泡太久,建议时间控制在10至15分钟内,如果感觉身体变色、发麻,就要立刻离开。
冰浴新手小提醒

- 第一次尝试可以先从脚或局部肌肉开始,避免全身直接跳进去造成过度刺激。
- 可以准备一台计时器或在旁边放音乐分散注意力,帮助撑过最冷的那几分钟。
- 泡完后记得立刻擦干、穿上保暖衣物,让身体慢慢回温。
天气这么热,与其每天喊着「好想泡冰水啊~」不如就真的给自己一次新体验。虽然一开始会冷得牙齿打颤,但当你撑过去那一刻,身体轻盈、心情愉悦,甚至可能爱上这份冷冽的疗愈感。不妨找个周末,试试Jennie也爱的冰浴,说不定这就是你对抗炎日疲劳的秘密武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