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光影交错的世界里,杨谨华以极致细腻且层次丰富的演绎,勾勒出女性的多重样貌——时而温润如水,时而锋芒毕露。她的角色从不单一,既能柔软地包容现实的起伏,也能果敢地迎战命运的波澜,就像当代女性在时代洪流中不断寻找自我定位的缩影。这个世界总习惯为女性设下框架,期待她们符合某种既定形象,然而,真正的力量来自于不被定义的自由——女性可以轻盈流动,也可以逆风而行,在柔韧与坚毅之间,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。

杨谨华回忆起《影后》中的周凡时,眼神里透着一抹深思。这角色曾是风光无限的大明星,却在现实的起伏中跌落谷底,试图重新找回自己的定位。这样的故事,让她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演艺之路。虽然没有经历如此极端的浮沉,但一路走来,她也曾面对迷惘与挣扎。
“我特别欣赏周凡的真实与勇敢,”她说,“在事业上,她能够无拘无束地做自己,这在演艺圈并不容易。”
女人不该只被一种身份定义,而是可以拥有无数种可能。她可以是温柔的母亲,也可以是果敢的职场女性;可以享受独立自主的自由,也可以选择依赖与陪伴。这些身份不是对立的,而是拼凑出完整人生的每一块拼图。 “最重要的是,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方式过生活,而不是勉强自己符合别人的期待。”

多年来,杨谨华不断在不同角色间切换,努力突破固有形象,让自己的演员生涯更丰富。从《华灯初上》的苏妈妈,到《不良执念清除师》的叶宝生,再到《影后》的周凡,每一个角色都带有不同的韵味,也让她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展现新的样貌。每一次演出,她都希望自己能有不同的样子,不只是为了观众,更多是为了自己。

谈到《不良执念清除师》带来的金钟奖荣耀,她只是淡淡一笑,没有急着谈论奖项的光环,反而更在意内心的满足。 “外界的声音当然会影响,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还能怎么进步,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。”这些年来,她学会如何在柔软与锋芒之间找到平衡,当该争取时展现锋芒,当该退让时懂得柔软,这样的态度,让她能在演艺圈中走得更远,也让生活变得更加从容。

除了演戏,杨谨华也不断尝试新的挑战。最近,她与A-Lin、Ella、陈意涵合作,站上舞台,展现不同于演员的一面。外界好奇哪种状态让她最自在,她却说,比起自在,“熟悉”更重要。演戏是她最熟悉的领域,而唱跳舞台则是她一直热爱挑战的全新体验。对她而言,人生不该被单一角色定义,而是要勇于尝试,不断开拓新的可能。
“这些不同的尝试,让我获得更多灵感,也对表演更有帮助。”
年龄不是枷锁

随着年纪增长,25岁好像不能再谈青春,30岁开始避谈年轻,40岁则被提醒要放下姿色……到底是谁在替女性的人生按下快转键?所谓的“大龄女性”总被设限,标签一个接一个,像是被提醒时间不多了,该为自己的人生交出一份符合期待的答卷。
但杨谨华从不这么想。对她而言,年龄不是束缚,反而是一种自由。她依然对世界充满好奇,仍然热爱尝试,甚至比过去更加自在——与其在意外界的标准,不如忠于内心,活出真正想要的模样。

然而,演艺圈对女性的标准总特别严苛,年龄、外貌、婚姻状况,似乎总是被放大检视。但杨谨华从不让这些标签框住自己。她笑着说:“谁规定一定要端庄才能算成熟?其实,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美,不需要被固定的标准限制。 ”
她一直相信,诚实面对内心,比迎合外界的期待更重要。只有真正接受自己,才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。当然,没人能时刻保持勇敢,在爱情、事业、人生的选择中,偶尔的犹豫与不完美,才是最真实的状态。
从女性到可能性

当镜头亮起,杨谨华是专业的演员,全心投入角色,细腻地捕捉情绪,诠释每一个故事。但回到生活中,她不再有剧本,也不需要设定任何形象,只是单纯地过日子。这两种身份看似截然不同,实际上却紧密相连——她把生活的体悟带进角色,让人物更立体、更有温度;而角色的故事,也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了她,让她对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思考。
“像是周凡,她的勇敢让我想,如果我能像她一样,那会不会更好?”
身为演员,她全情投入每一个角色,细腻诠释人物的喜怒哀乐;身为妻子,她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,享受生活中的平凡与温暖;身为朋友,她热爱与挚友相聚,分享彼此的故事与成长。而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,她始终愿意尝试新事物,细细品味人生的每一刻。这些身份,看似不同,却都是她的一部分,组成了现在的杨谨华。 “最重要的是,不管是哪一面,都要是真心的,只有做自己,才能更有力量。”
力量的形式有很多种,而温柔,或许是其中最有力量的一种。
年轻时,杨谨华以为温柔是一种天生的个性,后来才明白,这是一种选择,一种能力。它不只是顺从与妥协,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柔软与坚韧,是能同理他人、包容不完美的智慧。 “真正的温柔,是当你能理解世界的不完美,也就能更自在地去面对一切。”

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,都可能会迷失方向。即使是曾经深信不疑的选择,也会在某些时刻让人怀疑:“我走的这条路,是对的吗?”社会的声音太多,外界的期待不曾停止,在这些喧嚣里,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声音。不管是戏里的周凡,还是现实中的杨谨华,都曾在低潮中挣扎。
2014到2016年,她曾迷惘,对工作失去方向,对未来感到不确定,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适合这条路。那段时间,她焦虑过、彷徨过,但后来,她决定不再逃避,开始调整生活的步调,改变心态,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。
幸福没有标准答案

站在聚光灯下,外界对杨谨华的期待总很高,有时这些期待就像无形的压力,让她不禁思考:这个世界的步调,和自己的内心是否一致? “当然会有落差,但这些年来,我学会顺应自己的节奏,不再刻意迎合别人的标准,而是找到最自在的方式前行。 ”
回想过去,她曾在意别人的眼光,害怕选错路,走得小心翼翼,甚至一度忽略了内心真正的声音。她在别人的期待与自我探索之间来回拉扯,跌跌撞撞地前进。那时候的她,总试图让自己符合某种标准,却忘了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但随着岁月的积累,她终于懂得,忠于内心才是最重要的。
40岁以后,她学会了勇敢说不,不再勉强自己去符合外界的期待,而是专注于做真正让自己快乐的事。对她来说,这才是最纯粹的自由——不是来自外界的认可,而是发自内心的踏实感。
这一路走来,社会总有一套标准,告诉我们“应该”怎么做,仿佛幸福有个既定的模样。杨谨华也曾被这些期待影响,像是刚结婚时,她真的很盼望新生命的到来。当时,来自外界的关心变成了无形的压力,让她忍不住怀疑: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努力?如果没有小孩,这段关系是不是就少了什么?
直到有一天,她的先生对她说:“两个人在一起,即使有了小孩,我还是最在乎妳的人。如果我们不够好,这个家也不会完整。”他的话让她突然明白,幸福没有标准答案,重要的是彼此珍惜,活出属于自己的自在。人生不该被框架束缚,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,而她,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步调。
曾经的你,辛苦了

你年轻时那股热烈,现在还在吗?像一滴酒回不去最初的葡萄,我们回不去年少时的模样,但那些曾经的热情、冲劲,其实都还藏在心里,只是变得更醇、更有层次了。
如果能对年轻时的自己说一句话,杨谨华会拍拍她的肩膀,带着一点心疼,却又满是骄傲地说:“你很辛苦,你很勇敢,干得好!”这句话,她也想送给每一个还在努力生活的人。人生或许无法重来,但我们每一步走过的路,最后都会成为最好的答案。
人生就像闯关游戏,每一关都有不同的挑战,有时候会卡关,有时候会想放弃,但只要撑过去,就能迎接更强大的自己。她笑着说:“在遇到大魔王之前,都不会罢休!”或许,人生没有标准答案,但只要愿意往前走,每一步,都算数。
Text :Hsin Yi
Creative Direction & Styling: Colin Sim
Photographer: Chen Yung Hua
Photographer Assistant: Yeh Hsin Hung
Makeup Artist: Lee Hsiao Wen
Hair Stylist: isiah (倆佰立) @ driven.by
Art: Ze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