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多人眼里,宠物脊柱神经矫正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,甚至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。但在Shee和Nicholas看来,这不仅是一份独特的职业,更是一种用双手和心意,连接宠物与人类的桥梁。在他们的世界里,每一只宠物都像一本打开的书,记录着疼痛、希望和生命的韧性。他们用温柔的手法抚平这些小生命的痛楚,也让许多主人重新燃起了信心。

Shee从小便对动物充满感情,敏感于生命的脆弱与顽强。小时候,她养了只小鸟Chuchu,因意外重伤,几乎无法生还。医生说无能为力,但Shee没有放弃,翻阅书籍,耐心照料。每天喂食、清理伤口,三个月后,Chuchu奇迹般康复。她说,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,自己的双手能改变生命的命运。这份信念一直支撑着她,最终引领她前往澳洲学习宠物脊柱神经矫正。


而Nicholas的童年则充满了与流浪猫狗的温暖故事。他的家就像一个临时避难所,总是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毛茸茸小生命。刚来的时候,它们虚弱又害怕,总是蜷缩在角落里。但经过Nicholas的悉心照顾,它们逐渐恢复健康,眼神里也多了一份信任。他说,看到这些小生命从最初的无助到慢慢变得活泼,那种变化让他感受到宠物健康的重要性。这些点滴记忆,成为他投身宠物健康事业的根基。
Shee和Nicholas认为,每只宠物都有独特的故事,值得倾听。有次,一只腊肠狗走路一瘸一拐,像是在模仿主人。检查后,Shee发现它和主人一样脚受伤。她建议主人回家与狗狗“聊聊”,告诉它不用替自己分担痛苦。第二天,狗狗竟恢复了正常步态。Shee感慨道:“想让宠物好,先照顾好自己。”

Nicholas的记忆中也有一只特别的狗,那是一只救援犬,曾经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大。因为经历过太多,它对一切都充满了戒备。但幸运的是,收养它的家庭非常有耐心,为它创造了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。这种爱和安心,也间接帮助了Nicholas的治疗。
宠物与主人之间的关系总非常微妙,情绪常常互相影响。有次,一只五岁的博美被带到诊所,眼神呆滞,仿佛失去了希望。它无法走路,主人焦急万分。Shee检查后发现它患了脊椎炎,并立即调整了颈椎。几天后,博美回诊时,眼神稍微明亮,虽无法站立,但能转动脖子,主动寻找主人。Shee鼓励主人安慰它,那一刻,狗狗眼中闪现出求生的欲望,仿佛在说:“我会努力。”
遗憾的是,这只博美最终没能战胜疾病,但它的主人告诉Shee,狗狗走的时候并没有痛苦,而是带着一种平静和解脱。

作为宠物脊柱神经矫正师,Shee和Nicholas深知,这份工作不仅需要技术,更需要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。Shee强调,治疗宠物时,观察力至关重要,通过它们的眼神、毛发和行为,能感知它们的情绪和健康状态。治疗时,力度要轻柔,因为宠物比人类更为敏感。Nicholas则注重精准与效率,指出动物的关节结构与人类不同,调整时必须注意角度和手法,过大的力道或响声只会增加它们的痛苦。
从疼痛到希望

这是一份充满感动的职业,但在马来西亚,宠物脊柱矫正仍然是一个鲜有人知的领域。Shee坦言,推广的过程并不容易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疗法,她花了大量时间拍摄科普视频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宠物可能表现出的疼痛信号。
Nicholas则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。他与其他宠物医疗专业人士紧密合作,特别关注那些年老体弱的宠物。这些老朋友往往背负着多重健康问题,像叠加的伤痛,常常让它们倍感不适。Nicholas用自己的专业,帮助它们缓解疼痛。
关注宠物需求

Shee常说,宠物的行为变化是在向我们诉说它们的身体或情绪问题。它们不会开口,但每一次反常的举动都藏着未被察觉的信号。她提醒宠物主人,要用心关注这些小生命的需求,别让它们的呼唤被忽视。Nicholas则强调陪伴的重要性。他说,和宠物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无价的,能让它们健康、快乐地生活,就是最好的回馈。
Shee和Nicholas对马来西亚的宠物医疗行业充满期待。他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投入这一领域,掌握技术,为宠物带来真正的改变。他们相信,总有一天,宠物们不再仅仅依赖止痛药或安乐死来解脱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