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感情的世界里,有些人一旦坠入爱河,便彷佛失去了自我,全身心围绕着恋人转动,甚至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需求来维系关系。这样的现象,被很多人称为「恋爱脑」。有人戏称这是一种无药可救的“病”,也有人认为这是天生的情感表达方式。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恋爱脑的背后,可能隐藏着「焦虑型依恋人格障碍」。

什么是「恋爱脑」?
「恋爱脑」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汇,没有准确的官方概念。大概的含义是指某个人一旦进入恋爱的关系中,就会被爱情冲昏头脑,把爱情当作唯一中心,将对方完美化,无视对方的缺点;渴望和对方时刻在一起,并且容易患得患失,甚至丧失自我。

「恋爱脑」的背后,可能是「焦虑型依恋」作祟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「恋爱脑」的行为模式与「焦虑型依恋」(Anxious Attachment)有很大的相似之处。根据依恋理论,焦虑型依恋人格往往在童年时期就已形成,尤其是经历过被父母忽视、情感不稳定、缺乏安全感环境的人。

焦虑型依恋人格会在关系中极度渴望与对方建立亲密关系。就算在情感中发展稳定,始终还是担忧与恐惧自己无法满足对方的期待。在这种焦虑下,总会认为自己是付出更多的一方,即使对方给出回应,也还是无法完全确定对方心意,幻想着、害怕着自己随时被抛弃的狼狈。而这些,正是典型的「恋爱脑」行为。

如何摆脱「恋爱脑」?
如果你或身边的TA发现自己是个“恋爱脑”,不必自责,因为依恋模式并非无法改变,只要有意识地调整,就能建立更健康的感情观。
1. 提升自我价值感
恋爱不是人生的全部,你的价值不取决于恋人的态度。找到自己的兴趣、目标,让自己变得更强大,而不是只依赖对方带来的安全感。
2. 练习自我调整
当感到焦虑时,要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,不让瞬间的情绪变动逐步放大并支配自身。学会自我调节内心的不安感,可以通过写日记、冥想、运动来缓解情绪,而不是一味向恋人索取关注和安慰。
3. 重新建立健康的依恋模式
如果恋爱脑的情况很严重,影响到了正常生活,可以考虑心理咨询,通过专业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依恋模式,让自己在恋爱中更加自信和独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