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,是林宇中与这世界唯一的纽带,穿越时光,连接起他曾经的激情与现在的沉静。过去的日子里,他曾以炽热与不羁演绎人生,但随着岁月的流逝,那份狂热逐渐化作了沉淀心底的平静。那些未曾诉说的故事,那些没有好好道别的瞬间,在他的新作《哭了又笑》中,缓缓释放。
“这次的作品,对我而言不能说是回归,因为创作一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。”林宇中轻声道。的确,音乐从未真正远离他,只是在岁月的流逝中,变得更为成熟和内敛。
年轻时,林宇中为他人创作歌曲,情感表达或许天马行空,那时的歌词充满了青春的激情,描绘着小情小爱。随着岁月的沉淀和经历的积累,今天的他不再满足于那些浅薄的情感表达。多年后的再度出发,他希望呈现的是一首更为深邃和内敛的作品。
《哭了又笑》并不是一首简单的情歌,它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爱恋,而是面向人生复杂的情感。那些过往的酸甜苦辣、欢笑与泪水,都在旋律中静静流淌。林宇中深信,这不仅是他自己的故事,也是每个人共同的经历与感悟。尽管如今的流行音乐大多直白易懂,轻松抓住听众的耳朵,但他选择走另一条路 —— 唤醒大家心中曾熟悉的“林氏风格”。
“如果人没有回忆,和一条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呢?”他常常这样想。人们总爱谈论那些快乐的回忆,但痛苦的回忆呢?它们不是不存在,只是深埋在心底,随着每一次脉搏的跳动,无声地提醒着我们。
许多人劝说:“忘掉那些不好的过去吧。”但林宇中却不这样认为。在他看来,所有的好与坏,才共同塑造了如今的自己。那些过去的片段,无论是美好还是遗憾,都是拼图的一部分,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他。缅怀过去,不是为了沉溺于遗憾,而是让那些未完成的事推动自己向前走。
他不再抗拒回忆,甚至开始与它们和平共处。那些不堪的往事,不再是桎梏,而是提醒。他明白,只有承认过去的好与坏,才能真正找到自愈的力量。那种超越时间、超越痛苦的力量,便是活在当下,面对过去,最终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平静。
面对失去的勇气
在生命的齿轮中,失去与获得像是无休止的轮替,仿佛一种无可避免的算法。
“心灵鸡汤教会我们人生无常,要快乐地活着;但现实,却让人清楚地看到生活中的矛盾与挣扎。”林宇中感叹,人类如此渺小,无法抗衡命运的安排。我们无法永远拥有任何东西,也无法彻底避免失去。“每天都有人失去朋友、亲人、爱人,失去金钱、时间,甚至自由。这些看得见、摸得到,甚至那些看不见、摸不到的东西,只要曾经感受过,就终究会有一天消逝。”
于是,他不再劝人强颜欢笑,反倒是告诉他们:想哭就哭吧,若想沉溺在痛苦中,那就让自己沉溺一下。但,不要让内耗持续太久。“真正让齿轮继续前行的,不是压抑痛苦,而是接受自己的脆弱,学会放手,学会原谅自己。”
为什么是哭了又笑?林宇中希望,当人走到生命尽头时,是带着笑容离开的,而非满心遗憾与未竟的痛苦。这是他对自己、对每位听众的期许 —— 在哭泣之后,依然能找到微笑的勇气。
无法挽留的告别
亲情,有时像一条无形的丝线,紧紧缠绕在心间。生离死别既可以是解脱的轻松,也可能成为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。这一切,全在于如何定义它,或许更多取决于那段过程是否圆满。林宇中常在想,如果竭尽全力也无法挽留,那是否只能接受它的发生?生与死,就像一场无法阻挡的戏剧,而我们能做的,只有寻找理由去接受,给自己一个放下的借口,然后继续前行。而最让他害怕的,莫过于那种来不及说再见的告别 —— 未说出口的再见,才是最沉重的告别。
在创作的过程中,林宇中不断思索人生中的情感波动,尤其是那些无法控制的“崩溃与治愈”时刻。他认为,哭泣和笑容就像人类情感中的恶魔与天使,前者带来痛苦,后者带来治愈。谈到这首歌的深层含义时,他缓缓说道:“如果哭是恶魔从出生就强加给我们的诅咒,那么笑就是自愈的魔力。”
他相信,世上没有永远不哭的人,也没有永远不笑的人。人非圣贤,终究是血肉之躯,因此哭与笑交织在我们的生命里,成为情感的常态。在这无休止的循环中,喜怒哀乐交织成复杂的情感网,紧紧缠绕着每一个人的心。
“如果所有愿望都能实现,那生日时许的愿与吹的蜡烛还有什么意义呢?”他常常这样想。身为一个在世间历练多年的旁观者与亲历者,他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身边的故事,努力解析这悲与喜的轮回。他见过有人在痛苦中浴火重生,也目睹过一些人一蹶不振,永远无法爬起。于是,他决定换个角度去诠释“失去”。
失去是一种赋予
“失去,或许并不是一场彻底的失败,而是让某些事物永远留存在心中,成为珍贵的一部分。”林宇中认为的“失去”,不是一个终结,而是一种赋予,赋予他跨出去的理由,哪怕这理由只是自我安慰的借口。
人生短短不过数十载,活得开心或不开心,似乎都是自己的选择。然而,做出选择谈何容易?有人为了金钱的缺乏而苦恼,有人因工作、友情、亲情或爱情感到困扰;甚至有的人,天一旦下雨,心情就阴云密布。虽然有人常说,看看那些天生残疾的人、孤儿、战争中的难民,他们的坚韧内心足以让人惭愧,但这种换位思考未必能给每个人带来安慰。
“世上有人正能量满满,有人天生悲观,还有人乐观中带着些许阴霾,各种各样的人都有。自愈的能力,或许是天赋,也可能是历经沧桑的产物。无论如何,这种力量是我们在短暂人生中快乐生存的关键。我们无法真正体会对方经历了什么,有些人心里的痛苦与挣扎,或许超出我们的理解,甚至难以承受。”
在人生的历程中,每个人都在追求平衡,而林宇中也不例外。他对我们常常陷入的“追悔过去、忽视当下”的现象有着自己的看法。他认为,过去是生命的一部分,无法也不应该抹去。“回忆是推动我们向前的动力,也是让我们珍惜当下的一种方式。”正是这些过去的经历,让他能更清晰地看到未来的方向,而音乐正成了他寻找这种平衡的途径。
重返舞台的期待
近来,林宇中常在社交平台上陆续发布他翻唱其他歌手,甚至是自己的经典作品。这似乎是一场悄然无声的回归,让人好奇是什么契机让他重新拿起吉他,对着镜头再次歌唱。
“哈哈,都神隐老歌手了嘛,当然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拾起来啊!”他轻松地笑着说,九零后、零零后们或许曾听过他当年的歌,但如今面对屏幕,可能没有多少人认得他 —— 那个曾经唱响过无数青春岁月的声音。“所以呢,我想弹唱一些老歌,让他们知道,‘哦,原来是你唱的,原来是你写的’,毕竟现在谁也离不开网络嘛!。”
通过屏幕另一端的反馈,他看到曾经支持他一路走来的歌迷依旧在,那份久违的感动和喜悦瞬间涌上心头。他不仅找回了曾经的自己,也找回了曾经的他们。
在如今这个网络平台层出不穷的时代,作品的表达形式变得多样且丰富。林宇中坦然承认,自己也在尝试适应这种变化,尤其是在短视频崛起的浪潮中。要抓住观众的注意,似乎需要更加随性、轻松,但同时不能失去作品本身的质感。对他而言,音乐无论形式如何变化,最重要的依旧是“好听”。
“像中秋节前两天,我就是随便弹弹,没什么预设,”他笑着回忆道,那时自己即兴创作了一首短短的《嫦娥歌》。没有经过精心的编排,也没有复杂的录音设备,他就这样用手机随意录了一段,把它上传到社交平台上。
这种随性、快速的创作方式或许是当下的趋势,他自嘲道:“因为太即兴了,整个过程没把关机制,误把30万公里唱成了300公里,哈哈!”但这种轻松、即兴的创作方式让他觉得十分有趣。繁琐的制作过程虽然减少了,但作品传递的感情却更加直接。
“当然,我希望未来还能创作出更多好作品,与大家分享,”他说着,眼中闪烁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,“同时,我也希望有更多机会,以不同的形式与大家见面,甚至是舞台上再看到大家。”
TEXT :HSIN YI
CREATIVE DIRECTION & STYLING : ERVIN TAN
PHOTOGRAPHY :CHEE WEI
HAIR : KEITH ONG
MAKEUP : PLIKA MAKE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