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一首描绘影子的诗开始,电影的开场注定了阿邦和阿迪这对兄弟的悲剧命运 ─ 他们一生都只是他人阴影下的黯淡身影,毫无身份可言。当阿邦全力对着法师倾吐久藏的内心声音时:「你叫我不要放弃,继续生活下去,但我不行。你知道我活得很辛苦吗?」此刻的他,心中只求一死。原本便缺乏表达的语言能力,阿邦将被谁理解呢?何时才能摆脱身份的桎梏,不再漂泊流离呢?
无身份者的悲剧与救赎
曾监制多部马来西亚电影的王礼霖,首次执导自编的电影再度以社会关切为题材,深入剖析现实社会的重重困境。《富都青年》聚焦于没有公民身份的外劳,揭示他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无助和巨大压力。
繁华都市吉隆坡的一隅,名为富都(Pudu),是两位被世界遗忘的青年阿邦(吳慷仁 饰)和阿迪(陈泽耀 饰)成长的地方,同时也是许多外籍移工、跨性别者或其他被社会抛弃的个体的栖息之地。在这里,应对警方的盘查已成居民们习以为常的生存方式,尤其对于没有出生证明的人,像是阿邦,随时都得机智应对,以避免被警方带走的命运。
然而,初期的生活并没击垮阿邦和阿迪。尽管他们没有身份以行使公民权利,但他们的生命力仍然顽强,特别是阿邦从未做出对不起任何人的事情,而是凭借双手努力维持生计。老实、顺从、负责、勤奋都是阿邦性格的真实写照,而敏感和懂事也是他赖以生存的天性。
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,也许是别人的得来不易
《富都青年》以写实的观点,透过阿邦与阿迪两兄弟在生活中承受的艰辛和压抑,深刻反映了底层阶级所面对的困境。电影以阿迪充当无证劳工中介和阿邦在市场艰苦打工的场景为开端,巧妙刻画了两者在富都生活中的不同态度;而当他们回到家中共同休息时,两条故事线合而为一,揭示了两兄弟共同面对命运安排的展开。
在富都,太多太多的现实情况告诉着他们,也告诉着观众,即使再怎么努力,没有「身份」似乎都是徒劳的。一张身份证、一张出生证明,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东西,但我们从未因为拥有这些而感激。然而,在地球的某一角,仍有许多人为了「身份」而拼命努力。他们对于职业没有选择的权利,别人介绍什么,他们就做什么,无论是杀鸡杀鱼通通来,靠着多份零工勉强维持生计。
他们对于人生更是没有选择权,只能任由他人支配;到了时间该去哪就去哪,没有选择的权利,更没有拒绝的余地。即使如此,「当我们活着的时候,好好地活着」,在这阴暗潮湿的日子里,仍有许多的善意与美好,是与心仪的女孩约会、是偶尔的一次生日派对、是邻居或来自各方的好意、是无血缘关系的兄弟,在无光的人生中成为那盏燃着的烛火,为彼此指引前行之路。
温柔背后的残酷
《富都青年》的情节简单直观,让观众清晰地看见那些同样存在,且更值得每个人放在心里的情感。故事情节的引导使观众与阿邦与阿迪一同经历了真实生活,也让人深刻领悟到这社会的不公。在富都里,每个人都是为了生活而认真努力,但却因为各种原因遭到异样眼光看待,即使他们认真地做好自己,却依然不断受到现实的残酷打击。
电影中,似乎善良的人并没有得到这世界温柔的对待,但不论是阿邦还是不断帮助他们的社工佳恩,他们依然愿意为这个世界奉献他们的善良。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,这些被积累起来的善意终将生长成花,被他们所爱的人、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品味到甜蜜的果实,为这世界带来善的改变。
至少我们还有彼此
「他们不要我的时候,只有你要我。」、「哥,下次、我说下次,我做哥哥我保护你。」
除涉及社会议题,导演更将两位主角之间的兄弟感情,以平实的叙述方式表现得细致入微。影片中最感人的一幕之一,是两兄弟拿起水煮蛋,互相敲击对方的额头,然后一起剥壳吃,这个画面虽然看似简单,却在内心深处传达了两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,也揭示了在社会压力和困境下,两者之间所承受的生活艰辛。
直到故事发展后的真相逆转,整个过程展示了相互支持的情感,最终在阿邦与阿迪在监狱里,看着彼此敲击最后一颗水煮蛋的情景时,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整个情感的累积,情绪也在随之涌动。
这也是《富都青年》最打动人心的部分,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片段总是悄悄溜过脑海,或许你不会在意,但在某些时刻、某个节点上,悲伤会席卷所有思绪,随后情感开始崩溃。
整部电影中,阿邦与阿迪总是用最平凡的语言表达彼此最深的关切,而阿邦身为聋哑人,更是以最无声的沉默,对这社会做出最有力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