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个星期的你,是否被電影「粉红芭比风潮」袭击了呢?《Barbie 芭比》一上映就掀起了一股热潮,由Margot Robbie饰演芭比、Ryan Gosling饰演肯尼,自翻拍消息曝光后,就备受期待。
从电影预告起就沒騙观众,片中写道:「如果你喜欢芭比,电影是为你量身定制;如果你讨厌芭比,千万不要错过这部电影!」无论你抱着什么样的想象进入电影院,这部电影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!
《Barbie 芭比》故事发生在芭比乐园里,各种各样的芭比和肯尼每天过着童话般的完美生活。但一天,典型芭比发现自己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,她的一天不再像以前一样顺利,她开始思考死亡的意义,甚至她的双脚也不再是完美的高跟鞋形状,而是竟然脚掌着地了!接连出现的不完美打破了芭比乐园的平静,意识到存在感危机的芭比被迫前往真实世界探寻真相,而肯尼也一路同行,一场大冒险就此开启。
电影一开始先展现了芭比世界,带起观众们的回忆,也展现了那梦幻世界的不同。然而,电影里那些漂亮的芭比、各种职业和人种的芭比,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含义。
《芭比》引领多元梦想的浪潮
这部电影中,不同职业、背景和人种的芭比提醒观众不要低估象徵的力量,也反映了社会的包容性。它让我们在众多芭比中找到自己,给予我们弹性的、非固定塑造的梦想。但成年人却变得复杂且容易受影响,我们追求所谓的「完美」,也被社会的表象意识所束缚,双眼被层层的滤镜遮挡。
然而,所谓的「不完美」又何尝是个问题呢?
电影预告中提到:「人类只会有一种结局,但创意却是永恒的。」也许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缺陷,人最后都会死去,但思想与创意会留存下来,在他人的体现中得以传承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芭比最后决定成为现实世界中的人类,不再只是「创意」的产物,而是成为能产生创意的「人类」。
荧幕外的我们才是《芭比》的结局
《芭比》电影的后半部分确实精彩圆满,观众们也一直在期待芭比的结局。然而,电影最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,只是告诉我们:芭比可以做任何事。
芭比可以成为科学家,拿诺贝尔奖;可以成为医生、设计师,也可以选择普通的工作,只要是她喜欢的。而当芭比来到现实世界,她则变成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普通人。
电影中这样的表现让一些观众感到错愕,因为“女性可以做任何事”的观点在前面的剧情中显得有些平淡。然而,当散场灯亮起,绝大部分观众都会被此景观震撼,只因整个影厅里坐着几乎都是穿着粉色衣服的女孩。她们仿佛从荧幕里走出来一样,此时你会感受到,这是一部由「影片本身」和「观众」一起完成的作品。
为什么电影不给出芭比的结局?因为芭比的结局就是我们,是每一个人。她成为了一个勇敢聪明的普通女孩,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喜欢的工作,周末和姐妹逛街,也会走进电影院看一场电影。
电影带来的感动,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。芭比是真实的,她就坐在你我身边。芭比不是一个身份,是一种精神,是勇敢、聪明、追求平等、独立、自信的代名词,只要你拥有其中一项,你就是芭比。
电影里的芭比留在了荧幕里,但那不是她的结局,她的结局是我们为她创造的。她站在原地,我们才知道自己究竟走了多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