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认识新朋友时,常常会问对方的星座或MBTI类型,希望通过这些简单的分类方式更好地了解对方。然而,人们之间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误解和争吵呢?其实,比起星座和MBTI,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!
《Inside Out》在九年后推出了续集《Inside Out 2》,在上映的第一周就打破了全球票房纪录,更被誉为“大人的卡通”。故事带我们进入Riley的现实生活和她的大脑世界,跟随她经历各种日常事件,同时看到她脑中的情绪角色 —— Joy、Sadness、Anger、Fear和Disgust如何在她的脑中演绎出一幕幕有趣的闹剧!这次,《Inside Out 2》还加入了四个全新的情绪角色——Anxiety、Envy、Ennui和Embarrassment,这些情绪共同构成了我们面对日常生活的内心背景。
成年人崩溃的背后
当我们像Riley一样,试着融入新环境,结识新朋友时,往往会在意别人的看法,努力去迎合他人,逐渐发现自己失去了原本的样子。然而,这个过程也让我们在挫折和成长中,慢慢找到真正的自己,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电影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,是当原来的情绪角色被赶出大脑控制台时,Joy说:“也许Riley长大后,需要的是Anxiety,不再需要我们了。”这句话让许多成年人深有感触。Anxiety的出现,最初是为了帮助Riley适应新学校,规划未来。这个初衷就像我们成长的过程,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熟了,但在某些情况下,还是会像孩子一样情绪化。
虽然适度的焦虑能帮助我们应对生活,但随着我们变得越来越社会化,原始的情绪往往被压抑,不再像童年时那样直白地表达。在电影中,焦虑接管了Riley的大脑,提前为每件事情做准备。最终,她被过度反应所困,完全失控,陷入焦虑的漩涡。这情节非常贴切,尤其是那种被焦虑包围却无法摆脱的无助感,相信很多成年人都深有体会。
比如,工作明明已经顺利完成,但在提交的那一刻,脑海中突然被焦虑支配,担心自己哪里做错了,不得不反复检查几遍才放心;又比如,明知道下周就到领导规定的期限了,却偏偏在这时候倦怠感涌上心头,只想摆烂不想工作;或者,当我们原本觉得生活还不错时,刷了一圈社交媒体后,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生活,突然嫉妒心作祟,止不住地羡慕和不甘……情绪总是在一瞬间失控。成年人的崩溃,往往就在这么一瞬之间。
接纳并理解情绪
随着Riley的成长,我们逐渐领悟到,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压抑负面情绪,而是接纳和理解每一种情绪。电影告诉我们,每个情绪角色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,即便看似负面的情绪,也能带给我们宝贵的教训。
举例来说,Joy代表快乐和喜悦,但在面对错误和复杂情况时,即使再乐观的人也会感到困惑和难过;Anxiety则总是担心未来,想象最坏的情形,让人陷入过度的忧虑;而Ennui让人感到无精打采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,丧失了动力。
然而,试想一下,如果没有Anxiety,我们就无法为未来做好规划,失去了预见风险的能力;没有Ennui,我们可能会一直过度劳累,不知道如何适当休息;而Joy虽然带来欢乐,有时却让我们忽视了现实中的危险。
事实上,每种情绪都有其独特的价值,无论是让我们感到舒服还是不舒服。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各种情绪共处,而不是被单一的情绪所左右。就像片尾字幕所说的那样,“献给我们的孩子,我们爱你最真实的样子。”好的、坏的、混乱的情绪,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你。你不需要改变自己,也无需为自己的情绪感到抱歉。这部电影不仅是给迷茫的青少年的礼物,也是给焦虑成年人的自我疗愈指南。